Monday, October 8, 2018

孙子兵法的基础是道德经

最开始在说南京屠杀。

MD: “孫子曰:兵者,國之大事,死生之地,存亡之道,不可不察也。故經之以五事,校之以計,而索其情:一曰道,二曰天,三曰地,四曰將,五曰法。
道者,令民與上同意,可與之死,可與之生,而不畏危也。天者,陰陽、寒暑、時制也。地者,高下、遠近、險易、廣狹、死生也。將者,智、信、仁、勇、嚴也。法者,曲制、官道、主用也。凡此五者,將莫不聞,知之者勝,不知者不勝。故校之以計而索其情,曰:主孰有道?將孰有能?天地孰得?法令孰行?兵眾孰強?士卒孰練?賞罰孰明?吾以此知勝負矣。” - 有奖征文:《孙子兵法》运用《道德经》的地方。

吴:@MD 兵法在于兵道

MD:  南京附近建佛寺,严重违反了兵道风水。梁武帝给自己招祸倒罢了,却让两千年南京人无辜垫背。“道者,令民與上同意,可與之死,可與之生,而不畏危也”。 洋教者,令民与上离心,不可与之死,不可与之生,畏威而不怀德。洋奴千万,不如自爱二三人。

这也是为什么日本坚决灭洋教,英国坚决灭天主教,扶植本土宗教教派。反而迅速崛起。而尊崇洋教的背景类似的国家民族,都走向衰败,或者闭关自守,崛起晚而短暂。

Rou:
夫兵者,不祥之器,物或恶之,故有道者不处。君子居则贵左,用兵则贵右。
虽然不祥,但又不能完全弃而不用。不过是有道者不处罢了。
但脏活累活,也要有人干。所以,兵家就从道的高度,来具体研究用兵之道,是为国之大事,死生之地,存亡之道,不可不察。

所以,孙子兵法这段第一个运用道德经的地方,就可以说是“”不祥之器”这段。

第二処,就是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。
逆用过来,就是索其情后面的:道,天,地,将,法。

论侯王有道而民与之同生死,大概与以下文段有关:昔之得一者,天得一以清,地得一以宁,神得一以灵,谷得一以盈,万物得一以生,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。故贵以贱为本,高以下为基。是以侯王自称孤、寡、不谷。此非以贱为本邪?

我大概就看出这三处。

MD: @Rou《道德经》給文武同等待遇,并不偏爱文,也不偏爱武。 如你所说,脏活累活也得有人干。  其实自古华夏,能够文成武就,稳定的盛世,都是《道德经》缔造的朝代。
差不多。 4. 地者,“死地”地。 衍生自:”出生入死“,道德经第50章。 5. “将莫不闻。” 。衍生自: “吾言甚易知,甚易行, 天下莫能知,莫能行。” 6. “主孰有道?” 。 衍生自:“执大象,天下往。往而不害,安平泰。” 战国时代,兵家最主要的工作是:择主。 主无道,赶快跑。

梁武帝,就是无道之主。。。 乞丐云集,自然战无不败。
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Note: Only a member of this blog may post a comment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