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aturday, January 27, 2018

中国国学对比西方文化,完全落败了吗?

罗规爱好者海: 读了一下(杨鹏的《道德经》解释),还是这个印象:似是而非、模棱两可。中国古典文言文句式简短,会产生各种解读,专制者可以解读,民主者也可以解读,因为文本自身不能自我解读。比如“无为而治”,可以理解为无政府主义,就会陷入霍布斯的“利维坦”状态,政府是必要的恶,这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共识。

        我的理解:中国古代与西方希罗时代一个重要区别,就是“家国不分,公德和私德不分”
把家庭和个人的状态,与国家和社会的状态混合,把个人的道德修养和治理公共事务和国家相混淆。公德意味着遵守规则和制度,私德意味着仁爱和礼节。中国统治者强调的道德,往往是私德,只要这个人道德高尚,就可以治理国家,而不是看他是否遵守制度

       总之,中国古典有很多道理都似是而非,模棱两可,与其去争论这些不清不楚的古文,不如直接研读现代政治文明,因为后者可以自我解读。何况,在我看来,这篇文章解读《道德经》,肖仲华解读儒家,鲍鹏山批判《商鞅书》,其实都是用现代政治文明的理念在进行解读;甚至有很多朋友解读《圣经》,也是这样一种手法。因为《圣经》也常常是模糊不清的,尽管笃信者不这么看。个人只理解一些皮毛,一旦有行家出手,我必千疮百孔,贻笑大方。周末空闲,图个轻松交流

MD:《道德经》得全读。 5000字而已。 《美国宪法》也得全读。 原文<10000词而已. 这是基本功。 此两者,成体系。 互动为阴阳,lock and key。 罗规是《美国宪法》上面建筑的。也是一个key. 

儒家的余食赘形。 读之有害。  这位作者,其实也食古过多。 但是《道德经》《美国宪法》是消食解药。

拿儒家的古文跟西方基督教文化比,不能比的。 基督教文化历史都是经过N次翻译的。 华夏文化不能用儒家来代表。


基督教文化,好歹受过希腊文化的洗礼。。。携带希腊文化的翻译和独特touch.   可惜,你们都不是希腊人,也不是希伯来人。 你们是华人,要自爱。  要做真实的自己,必须学原文。

海:吾爱吾师,吾更爱真理。如果真理是亚里士多德而不是老子掌握,我就听亚的,这和是否“自爱”没有关系。相反,这是,画地为牢

MD: 原文。。。很重要。 翻译自古就是鬼话连篇。鱼不可脱于渊,真理不能离开原文。  所以,舍近而求远。舍原文而求翻译。 舍女友而爱仓老。

我在说原文。 “比较”需要用原文。“真理”需要用原文。 翻译本身的误差,难道不应该警惕吗?“翻译”难道是神圣的吗?


读原文。这是为什么《道德经》《美国宪法》需要以原文并读。 以原文食用。即使不懂,也混个眼熟。 即使囫囵,也比看翻译好。 天之道,原文有此,值得珍惜爱护。

于:辩论的对象必须是动议本身,而不是动议人,即“对事不对人”。例如,如果两位成员都目睹了某一事件,但却有不同的描述,那么在辩论中,绝对不可以说另一方是在说假话。而应该说:“我相信我们有充分的证据表明这位成员被误导了。”主持人一旦在辩论中听到指责别人“欺诈”( fraud)、“骗子”(liar)、“撒谎”(ie)等情况,必须立刻果断制止以避免情况恶化。
这是罗规第十一版,P287页。两位辩论的发言能不能做到这一点,或者说可不可以努力做到这一点?

MD: 好的。 我没有说谁欺诈。 我只是说:1) 用儒家文化来代表华夏文化,去和西方文化(希腊文化,希伯来文化,英美文化最优胜者)对照,然后称华夏文化完输。 这不公平,因为道家道教文化被无视了。 2) 用道家文化原文全文(称之语焉不详)来比西方文化非原文(称之详而完美),这也是不公平的。

2500年的原文《道德经》作者老子,可以跟希腊-希伯伦-罗马-英国-美国几亿人的车轮战中,打平。

要比,就上原文, 全部原文。 而我真比较《道德经》《美国宪法》以后,我对两本书的作者都充满尊重。 因为这是他们是很努力说真话,而不怕听真话的人。根本没有什么谁先谁后,谁高谁低的问题。 这不是罗规的目标吗?

于:好吧,那就儒释道,都一样博大精深,组队代表中国文化吧。
MD:  虚伪的岳不群,虚妄的福裕法师,口如悬河,Denial of Service attack,  只会拖我们道教的后腿,背后放暗箭。  道教不要跟他们组队。

国人受儒释影响太深,对道有很多偏见。因为他们用儒释的垃圾去窥道。最后结论:道儒释,都是博大精深,汗牛充栋。道教爱简约寡言,不可能是儒释口水族山寨族。 可是美国孩子就能够没有儒释的影响,直接捕捉道的简约真实美。

幸运的美国孩子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Note: Only a member of this blog may post a comment.